伟德各班: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教高函〔2024〕9号)的要求,结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赛的相关安排,现将学院有关赛事的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伟德,且代表的参赛伟德具有唯一性。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9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五)大赛以项目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团队须确定1名项目负责人报名参赛。每名同学最多只能担任1个项目负责人,但可以作为项目成员参加其他项目1项。跨校组队参赛的,项目负责人须由我校学生或毕业生担任,项目报送单位须为BETVLCTOR伟德官网。项目指导老师不超过5名。
(六)参赛自报名起需确定项目负责人和第一指导教师,且原则上后期不允许更改。
三、赛道组别设置
(一)高教主赛道
1.参赛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项目所处创业阶段,内设创意组、初业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1)创意组
①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伟德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③伟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①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伟德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③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项目应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赛道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注意: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否则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伟德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三)产业命题赛道
1.赛道目标
(1)发挥开放创新效用,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现实问题。
(2)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3)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产业急需,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校企协同培育产业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2.项目类型
(1)产教协同创新组: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于“四新”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推动解决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难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迭代创新。
(2)区域特色产业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举办地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相关各类产业,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生态。
3.命题征集
(1)本赛道针对企业开放创新需求,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征集命题。
(2)企业命题应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倡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基于企业发展真实需求进行申报。
(3)命题须健康合法,弘扬正能量,知识产权清晰无任何不良信息,无侵权违法等行为。
4.赛道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
(2)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伟德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 2019 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4年8月15 日前正式入职)。
(3)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命题企业将对命题对策进行契合度审核评价。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四、大赛安排
(一)报名阶段(5月27日—6月14日)
1、系统报名。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报名。每个班级至少报名3个项目。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不同组别的参赛学生需根据报名系统的提示提交相应的报名材料,其中项目指导老师不超过5名。校赛报名截止时间6月12日20:00,未在竞赛官网报名的参赛团队将无法获得校赛参赛资格。
2、材料提交。完成系统报名后,需要按以下要求提交材料:
(1)《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内赛报名表》(附件1);
(2)商业计划书。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创意组根据团队创意设计撰写项目计划书;创业组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创业项目计划书,同时还需将组织结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及其他佐证材料(专利、著作、政府批文、鉴定材料等)附在项目计划书中,大小不超过20MB。
(3)项目展示文档。PPT或PPTX格式,大小不超过20MB。
(注意:大赛报名系统暂未开放,请各班先筹备项目,待系统开放后再填报)
3、项目报送。以班级为单位于6月13日17:00前将电子版报名表(附件1)、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展示文档和项目汇总表(附件2)打包发送至QQ邮箱:1574665523,文件包命名:班级-项目数量,每个项目材料(分四个文档)命名: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专业班级姓名)+报名表/商业计划书/项目展示PPT/汇总表(附件2)。请项目负责人加入以下QQ群609688109,以便进行赛事咨询和答疑。
注:校赛参赛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姓名及排序等信息,均以申报提交版本为准。
(二)校赛阶段(6月15日-7月9日)
1、网络初评阶段(6月13日-6月19日)。参赛作品由评审委员会网络评审,选取相对比例的优秀作品进入决赛答辩。
2、决赛答辩阶段(6月20日-6月23日)。决赛答辩时间、地点、形式另行通知。根据网络初评和决赛答辩综合成绩确定校赛获奖项目及入围校赛训练营名单。
3、训练营阶段(6月24日-7月9日)。拟邀请双创导师、投资人,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组织讲座,从行业痛点、市场调研、技术壁垒、商业模式等方面对项目进行梳理和指导,协助参赛团队提升项目质量和竞争力。
五、学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东苑老师,联系电话:13476136109。
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
2024年6月3日